“只剩最后500單!”“3、2、1,上鏈接!”近日,某直播平臺上,一名美妝主播正賣力推銷一款“限量”粉底液,評論區(qū)不斷涌現“已拍”“再加點貨吧”等留言,營造出搶購氛圍。然而,《法治日報》記者次日發(fā)現,這款宣稱“已搶空”的商品依然在售,庫存充足。
這并非個例。記者調查發(fā)現,當前不少商家和主播通過偽造銷量、互動與在線人數等數據,刻意制造“熱銷”假象,儼然形成一套完整的灰色產業(yè)鏈。
后臺改庫存制造假象
10月12日晚上8點,某直播平臺一美妝直播間內,主播身著亮色套裝,手持一款粉底液走到鏡頭前,直播間顯示的在線人數在“2萬”和“3萬”之間不斷跳動。她陡然提高聲音:“家人們!這款持妝12小時不脫妝的粉底液,今天只有2000單庫存!”
一時間,評論區(qū)被“已拍”“能不能再便宜點”等留言刷屏,間或出現“上次買過超好用”“主播推薦必入”等評論。主播一邊查看后臺訂單,一邊提醒:“只剩最后500單了!沒下單的抓緊,下播就恢復原價299元,現在只要159元!”她還特意舉起手機展示庫存數據,“看,真的只剩500單了,大家趕快下單!”
幾分鐘后,主播宣布該商品“已搶空”,轉而推薦下一件產品。此時,記者確認該商品確實已無法購買。然而第二天,記者發(fā)現這款號稱“庫存緊張”的粉底液仍在直播間正常銷售,庫存充足,價格也未變動。
剛畢業(yè)于北京某高校的趙欣(化名)曾在某直播基地實習,參與過一個服裝直播團隊的工作。她透露,每次直播前,實習生們會分工協(xié)作:有的負責產品上架,有的負責留言互動,有的則操作“小號”營造氛圍。
“我主要負責調整后臺庫存。主播說‘只剩100單’時,我就把庫存從1000單或500單改成100單;主播喊‘秒空’時,我就直接改成0。需要時再改回來,制造補貨的假象?!壁w欣說。
她注意到,一些消費者普遍存在從眾心理,“看到快搶完了、很多人下單,才會跟著買。如果只說賣出幾單,根本沒人理會”。據她回憶,某次有主播聲稱一款連衣裙“已搶600單”,實際成交僅30多單,其余均為虛擬訂單。
“除了服裝,美妝、快消品等類目的數據造假可能更嚴重?!壁w欣發(fā)現,在一些刷單群中,直播間刷單任務明碼標價,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。
她告訴記者,直播間的互動、點贊、在線人數等數據均可人為操控,只是她未直接參與該環(huán)節(jié),對具體操作了解有限。
“數據焦慮”成造假推手
有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直播電商行業(yè)的“數據焦慮”,是虛假銷量泛濫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一位直播帶貨商家李先生告訴記者,平臺的推薦機制高度依賴“流量數據”和“銷量數據”。直播間的在線人數、互動率(評論、點贊、送禮等)直接影響平臺流量分配。
“如果直播間達到一定人數、轉化率也不錯,平臺就會給推薦位,真實觀眾自然增多?!崩钕壬f。
這種焦慮也蔓延至一些商家與主播的合作中。某飾品行業(yè)負責人張女士介紹,在選擇主播時,她首要考察的就是其“歷史銷量數據”?!爸鞑ト裟苊繄鲑u出5000件,坑位費(指電商直播中商家需向帶貨主播支付的商品上架費用,以獲得在直播間展示和推廣商品的資格)自然高;若只能賣1000件,費用就低得多。”
李先生告訴記者,為提升熱度,他曾在去年購物節(jié)期間連續(xù)3天購買定制套餐,每天投入上萬元,最終將直播間在線人數從2000人推至12萬人,坑位費也從每場5萬元漲到8萬元。
一些電商平臺的商品頁面同樣存在此類問題。某電商平臺上一位賣服飾的商家透露,她每月都會委托代刷公司“優(yōu)化數據”,主要是刷“瀏覽量”和“加購數”?!氨热缫患B衣裙,日瀏覽量從50刷到500,加購數從10刷到80。平臺會判定為‘潛力商品’,給予更多曝光。真實買家看到‘很多人想看’,也更容易下單。”
“不刷單,根本成不了‘爆款’。”一位零食商家李女士坦言,快消品的平臺推薦邏輯是“銷量越高,曝光越多”。她以一款堅果禮盒為例,上架后先刷5000單,每單成本4元,總計2萬元?!八⑼旰笃脚_給了‘新品推薦’,真實銷量很快達到每天300單,半個月就回本了?!?/p>
灰色產業(yè)鏈明碼標價
前述業(yè)內人士指出,一些直播電商的虛假數據制造已形成完整產業(yè)鏈,覆蓋“互動”“銷量”“數據”等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,在“互動”環(huán)節(jié),代刷公司或相關軟件可提供定制服務。某代刷公司提供的報價單顯示:“基礎互動套餐”(隨機評論、點贊)1小時30元(不少于5000條評論或點贊);“定制互動套餐”(指定評論內容、模擬真實用戶提問)1小時150元。
“我們會根據直播內容設計評論,比如賣口紅就發(fā)‘這個顏色顯白嗎’‘持久度怎么樣’,賣衣服就發(fā)‘身高160穿什么碼’‘會不會起球’,讓互動看起來更真實。”這家代刷公司的客服人員說。
此外,還有相關軟件售賣,自動發(fā)布設定好的評論和互動語言等,這類軟件需要按月付費使用,價格為9.9元至幾十元不等。
“銷量代刷”則分為兩種:一種是“空單代刷”,代刷公司用虛擬賬號下單,不支付貨款,直播結束后取消訂單,營造“銷量高”的假象;另一種是“實付代刷”,代刷公司用真實支付方式下單,商家再通過社交賬號返還貨款,這種方式成本更高,但能避免訂單被取消的風險。
比如,一代刷公司客服人員發(fā)來的價目表顯示:某電商平臺的“真實物流刷單”(即有真實快遞單號,無實物)每單3元至5元,“空包刷單”(無實物,虛假物流)每單1.5元至2元;如果平臺審核嚴格,每單價格可達8元至10元。
除委托代刷外,部分商家還會“自導自演”。
一位工藝品店店主告訴記者,他會讓員工或朋友用“內部優(yōu)惠券”下單?!氨热缫话岩巫釉瓋r999元,我設置一個‘內部優(yōu)惠券’500元,員工用券下單,實付499元,我再把499元轉回給員工,相當于沒花錢,卻多了一個‘銷量’,無形中也增加了曝光量?!?/p>
“數據”造假則更加隱蔽。某代刷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,直播間“1人在線觀看1小時”收費0.5元,“看過該直播”的記錄則為20元1000個。為規(guī)避平臺檢測,該代刷公司會控制互動頻率,如每10分鐘發(fā)一條評論、十幾秒點一個贊等。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-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鄂B2-20231273 -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鄂)字第00011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706144 -
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(鄂)字3號 -
營業(yè)執(zhí)照
鄂ICP備 13000573號-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
版權為 荊楚網 m.ios004.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